古蹟歷史

無何有之鄉—紫藤廬

紫藤廬又名﹁無何有之鄉﹂,
什麼都沒有,又好像什麼都有,
是靜靜地蘊藏著生命與創造源的地方,
也是真正能得到休息與安寧的地方。
無何有之鄉就是生命的故鄉,
藝術的故鄉、思維的故鄉…
是人的故鄉。

紫藤廬是一個茶館,
卻不只是茶館

紫藤廬是一個茶館,卻不只是茶館,它是全臺灣第一處市定古蹟,也是臺北市第一處以人文歷史精神及公共空間內涵為特色而指定的活古蹟:「其為臺灣民主運動、反對運動及自由學者的聚會場所,所散發的人文氣息,具有教育、文化、政治等功能及特色,並強烈展現市民生活文化意義,具有保存價值。」

日式官舍到自由主義的議論場域

1945年以前,紫藤廬老宅為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的高等官舍。1950年代後為財政部關務署署長周德偉教授的公家宿舍。周德偉先生為知名經濟學者,早年留學英倫與德國,為諾貝爾獎得主海耶克的門生。他一生治學嚴謹,時時以愛民治國為念,一心為台灣引介西方自由主義思潮,50年代紫藤廬老宅即為以台大為中心的自由主義學者的聚會場所,張佛泉、殷海光、夏道平、徐道鄰以及李敖、陳鼓應等常在此集會清談。他們批評時政,抨擊蔣氏獨裁作風,關心著國家的興廢存亡以及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紫藤廬是當時專制高壓統治下的一個小小的自由空間。

第一所具有藝文沙龍色彩的人文茶館

1981年改闢為茶館,創辦人周渝提出「自然精神的再發現,人文精神的再創造」理念,闡揚以天人往來與茶人修養為研習茶道之始的茶文化視野,以及「正靜清圓」的茶道哲理,是台灣第一所具有藝文沙龍色彩的人文茶館,因庭院三棵老紫藤蔓生屋簷而命名為「紫藤廬」。三十餘年來,舉辦各類藝文活動、茶文化交流及思想論壇,開批判風氣之先,也成就幾位本土畫家由此發跡。同時以茶為媒介,與音樂、舞蹈、傳統曲藝及漢學等互動,深拓了台灣茶藝的多元樣貌。國外茶交流活動遍及紐約,巴黎,印度,中國大陸及捷克等。

紫藤廬常年孕育的道家美學觀及自在隨意的空間氛圍,使她成為台北市民品茗沉思、談文論藝、遠離塵囂的一方小小淨土。常年積累的文化能量及關懷社會正義的價值取向,也使她成為台北市的文化地標之一,歷年來許多中外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Discovery、藝術新潮等皆有不少深入報導。

一個創造意義的地方,古蹟再利用的典範

1997年,因產權爭議,財政部欲收回紫藤廬並將紫藤廬查封,引起軒然大波,藝文界、學術界、茶藝界及台北市民、國際友人紛紛連署向政府施壓陳情,夏鑄九、王鎮華、唐光華、王清峰、胡因夢、丁乃竺、丘如華等藝文界人士更發起一波聲勢浩大的古蹟保存與搶救運動,成功地促成紫藤廬被指定為古蹟而保存下來。歷年來數度成功轉型,目前受文化局委託經營的團隊,著力在茶文化意義的深拓,以及文化能量的積累,在國內外已享有頗佳口碑。

紫藤廬又名「無何有之鄉」,是靜靜地蘊藏生命與創造源的地方。因為搶救紫藤廬運動成功,激勵了台灣古蹟保存意識的高漲,各地文史工作室紛紛成立,也間接促成台灣社區營造的蓬勃發展。紫藤廬,一個創造意義的地方,一個和生命與大自然對話的場域,是古蹟再利用的典範,是仍然在呼吸、生意盎然的活古蹟。

紫藤廬

品茗 茶點 藝文展事 茶文化交流
接受預約代為規劃團體茶道體驗及藝文活動

  • 地  址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靠近新生南路、和平東路口
  • 電  話
    02-2363-7375
  •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日| 11:30 - 18:30 (*週二休館)
  • 供餐時間
    目前暫停供餐,僅提供茶品及茶點
  • E-mail
    wistariateahouse@gmail.com